參、第一階段(2000年代至2008年)的奇幻先鋒

一、光榮而沈寂的陳約瑟

  陳約瑟在2002年出版《殛天之翼》後沈寂數年,直到他2017年建立募資創作《三國蒼天變》,才重新回歸PTT對奇幻的討論話題中。在這之後,他幾乎每年都有產出作品——在這段空白期間裡他依然有投稿、進行業界合作的創作工作,然而,筆者在證實陳約瑟於網路上公佈的資訊時稍有些困難,而他的資訊也可能有訛誤,如陳約瑟的西方歷史小說《巴伐利亞人》於第六屆「皇冠大眾小說獎」入圍初選,[1]而在他所有介紹中皆將本作寫為入圍「複選」,或可能將其記為入圍「決選」;[2]此外,陳約瑟常以他的工作時間點為基準,而並非紀錄出版、刊登時間,例如:他臉書的「關於」頁面資料明顯與出版日期不同。[3]

  在2021年回顧中,他認為早期台灣的奇幻類型「青黃不接」,[4]不過在2001年第三波的文學獎出現以前,他就已經知道有不少奇幻類型的電子報、雜誌的網路論壇出現。[5]而在陳約瑟從台灣奇幻引介的遊戲媒體發展時,參與了2002年由智冠製作的遊戲《第七封印》,[6]此遊戲上市後銷售成績不盡理想,[7]但他或許是在這樣的工作過程中,習得了日後的業界合作。至於他是否有實際參與本遊戲於九〇年代末的開發過程,[8]目前沒有比他的自述還要明確的資料、照片予以佐證。

  他曾在蓋亞出版社擔任「出版企劃」,[9]負責過九把刀《獵命師傳奇》的行銷,[10]也很可能是在這段期間引介《龍族》的譯者王中寧以及其他人進入出版。[11]陳約瑟似乎曾擔任明日工作室數本口袋書的封面設計,[12]與高普合著〈西巴斯貝之戀〉,刊出明日口袋書《神的微笑》,[13]之後他也有在明日推出其他作品,不過更重要的是,他說及自己在2005年推出《無名屍鎮》後,爲明日工作室口袋書「開創」此種封面風格——[14]從「明日書城」網站上的「異色館」書系來看,[15]他們確實於此書以前並未推出任何「便利書」。

  筆者無法於本研究中涵括便利超商等場所所販賣的口袋書脈絡,但若要涵納鬼怪、靈異等與奇幻相關的大眾文類發展脈絡,就必須考查笭菁、Div、攤等作者在口袋小說上的表現。[16]

  而在這些資料以外,筆者難以查考陳約瑟在奇幻類型場域中的活動,陳約瑟也說自己「絕少在網路活動」。[17]根據他「Tasker出任務」上的自介來看,自2016年以後就不再更新接案履歷。從PTT上的回顧說法來看,[18]《殛天之翼》當年有大量的廣告推廣,這除了能反映當時奇幻的熱度外,也暗示出行銷廣告很可能是奇幻熱潮的絕大部分推力。在蓋亞、春天與明日等出版社逐漸無法繼續維持類型熱度後,陳約瑟便與其他創作者一樣另尋奇幻創作之外的出路——從某種角度來說,他與朱學恆算是台灣早期奇幻類型的中流砥柱,都有推動新作的行銷、新產品的開發、國外作品的引進。

  若要談論台灣奇幻類型的文化資本生產「機構」,恐怕避不開陳約瑟在此場域之中的貢獻。然而,《殛天之翼》能在台灣讀者中引起這樣巨大、長遠的迴響,綜觀其他同時期的作品與網路上相當罕見的紀錄與評論,本書恐怕是少數例外。陳約瑟於2017年部落格上說他在《殛天之翼》後「逃跑了」,[19]再加上受到他所引介的某位「寫作同好」抄襲作品後所感到的失望,[20]還有他對寫作「純粹的技術方面」抱持相當高的標準,[21]讓我們更能理解陳約瑟在台灣奇幻類型中的位置:《殛天之翼》毫無疑問是台灣的奇幻讀者眼中的尖峰起點,然而這樣說,是因本研究以台灣上行奇幻的脈絡為主要材料,而此種比較幾乎不存在於台灣奇幻作品的網路討論。

  即便他仍有繼續創作,他作品的談論卻無法企及當年的熱烈。類型文學雖屬「通俗」,卻不盡「大眾」或暢銷——從WayBackMachine的唯一紀錄來看,[22]陳約瑟的《三國蒼天變》募資十分成功,五十一位贊助者將募資金額衝到二十萬,而他的募資頁將「早鳥」人數定為三百人,筆者便難以作定論當年《殛天之翼》的「盛況」到底造成多少影響。

  陳約瑟在奇幻場域中的位置變化——從眾多讀者推薦的光榮,轉變至僅有寥寥數人回饋的沈寂,或甚至也被贊助者遺忘——[23]能為我們提供一小片線索,藉此拼湊起整體奇幻類型的第一階段創作者的樣貌:二十一世紀初,台灣奇幻浪潮確實存在,因為台灣讀者喜歡讀特定的暢銷作品,或好作品,而真正喜歡讀奇幻的台灣讀者僅屬少數。台灣奇幻作者若要以創作為賺錢生活的方法,就只能仰賴贊助,或以作品品質強行突破文化娛樂市場的經濟資本難以累積的困境,或以其他正職來支援創作。在台灣,類型文學的「類型」即暗示著分眾,大眾文學不再擁有「大眾」讀者。[24]

二、《殛天之翼》百科式的奇幻政治劇

(一)劇情結構與大綱

  《殛天之翼【第一部】 鋼之翼・空之心》(後簡稱《殛天》),和許多上行奇幻次類型作品一樣,劇情分成二敘事層次:「蓋亞」這顆行星上的人類世界,作為《殛天》的外故事體,以歷史教授「彼得・萊特」這個人物來書寫本作故事體的歷史小說正文,形成《殛天》的故事體。

  每一章節的開頭有取自其他書籍的引言,不斷點出本書的故事體框架,結尾也可能有名詞解釋附錄,附錄便是本書最接近外故事體的內容,因許多概念與先備知識應是「蓋亞上的人」所知的常識,比如月亮潮汐對蓋亞的影響,[25]使魔法與蒸汽力量盛於一時後嘎然消失。

  若要考量到外故事體,《殛天》一開頭便已經暗示出其結局:共和元老院被騙發動的南下鐵尼杜蘭遠征勢必失敗,間接導致「渾沌時代」展開。不過,本書的篇幅只有關注兩位主角:共和飛兵(操作蒸氣能源飛甲的士兵)「索妮」和流亡到共和國的帝國龐帝士人「費詩」——前者作為隨艦的飛甲營「雲空遊騎」,不得不參加遠征;後者因為在帝國魔學時跟導師鬧了感情糾紛而被放逐,他憑著一紙伯爵繼承證明和學識口才,混得共和國元老院的庇護跟重用,安頓於共和後他好不容易找到新愛,卻因為元老的遊說而踏上這趟遠征旅途。

  然而,《殛天》的篇幅只談了索妮到「鐵蘭杜尼」三年之前的生活,[26]或說三年之初的遠征失敗,對此「三年」與往後的旅途則毫無記載;再者,萊特參考的文獻是由費詩所寫出的《公民英雄列傳》為主,可見他有順利逃回共和國,之後才能接受贊助著述。陳約瑟在〈後記〉裡也提起他想寫的其他「小故事」,[27]本書附錄的年代表,也透露出他未來規劃好的許多劇情內容。而時隔二十年至今,「第一部 鋼之翼・空之心」就是本作的全篇篇幅。

(二)百科歷史的宏觀,對照個人的心境

  如前文所說,《殛天》的故事是,陳約瑟的奇幻世界觀之中的歷史小說,而在詳述歷史時,即便外故事體十分強調法律、魔法系統、政府組織等物質條件在小說觀點上他卻採取相當令人意外的「寫意」:《殛天》的文本十分著重描寫角色內心感情,但這種作法反而令人納悶:為何歷史材料能夠展演出,索妮此位在本故事開始前,史書便從未講述的觀點?[28]從序文來看,費詩在歷史紀錄中有著相當的重要性,但索妮這一號小人物的「內心感情」是如何能浮出歷史的洪流表面?

  或許正因為索妮的生活與大歷史的潮流沒多少關係,文本恰巧有藉口以普通飛兵的視角來觀察共和國的文化、社會衝突與建築風景——在蓋亞的讀者可能早已熟知「中古時期」的共和國時,仍能刻意為台灣讀者進行解說。《殛天》正是如此,參考了《魔戒》等其他重視世界觀創作的奇幻故事,以故事來展演文本空間,而在索妮這個角色一心只想「飛」的時候,[29]她所主導的敘事缺乏強烈而明確的目標,能避免讓「角色」的重要性超過「世界」。

  與索妮共同擔任敘事視角的費詩,他身為龐地士的文人,當然能順暢地將自己的心境移情至眼前景色,旁白因此不需特意分隔角色內心與背景填鴨;而他除了比索妮更頻繁操作他自己的獨白以外,也常以幽默的語調刻意輕省化他的遭遇:情殺悲劇,被迫逃亡,國破家亡,只剩一筆遺產逃往他鄉,遇到新愛也不得享受少女的浪漫,必須回去幫元老院在出征時畫個簡單的畫地圖的工作,卻遇到殺死他前女友的前前女友,墜機後連是否能順利歸回共和都不知道——他的敘事角度不斷減輕這些危機的沈重:情殺悲劇與放逐,被他的內心話說成鼓勵他出走、見識世界,投靠的伯爵誤以為他背叛,他也擅自為伯爵增加台詞,以幻想來安慰自己,收下伯爵的一袋金幣遺產,他也向讀者展演自己其實希望樂捐施捨,但實際上是毫不猶豫地收下這筆天外之財。[30]如此油嘴滑舌的形象與共和的文盲、務實文化形成強烈對比。費詩的性格通篇毫無變化,緊張的氣氛也能被他的視角給放鬆下來、令人莞爾一笑,但從《殛天》一半以上篇幅的劇情都發生於共和的設計而言,費詩如此熟稔帝國、龐地士的騎士與詩人文化,能不斷映襯出共和國的功利主義風格——而在索妮只著重訓練,她的視角雖能描繪出共和首都西迪利亞的景色,但她這人只想乘上飛甲飛行,不會主動探索她所處的世界觀背景。

  筆者認為,對陳約瑟來說《殛天》是世界觀創作的初嘗試:雜揉西方史料、語言和文化,如此的方法無可避免地不斷指涉現實的歷史,同時也呈現出「異世界」如何被構成的此種偽百科樂趣。[31]但更有趣的,應是《殛天》所塑造的「魔法VS工業」的二元衝突:他說「魔法油比工業還要科學,還為之有系統」,然而小說行文中從一開始,就將蒸氣龐克的蒸氣鍋「煉金心臟」指明為魔法技術、鍊金術,此「第一次工業革命」並非彼「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者才是「科學文明」的傳承脈絡,[32]而若是蒸氣工業與魔法其實相差不大,且同樣都有星體的力量加持,為何要做出如此區別?從彼得・萊特的行文來看,《殛天》是為要說服讀者說兩千多年前、魔法與飛船的故事是歷史,而非百分之百虛構——魔法力量能真正存在,存在於歷史的再現之中。

  朱學恒在本書的推薦序中,單論世界觀是何等浩大工程,而《殛天》如何成功讓讀者置身於異界,他對敘事的興趣只存留於「天生的」才能,[33]如此看來,我們無法在閱讀本文時參考他的想法。不過,他有提起《魔戒》作為奇幻創作的典範——托爾金自言《魔戒》此一故事是取自於《西境紅皮書》的古文,是在翻譯中土大陸的語言後所構成的文化遺骸、歷史古蹟;對他來說,《魔戒》是個語言學的研究計畫與創作應用,而對陳約瑟來說,《殛天》的力量幻想的前提,是海外——特別是西方——的文化與歷史的剪貼運用,使幻想故事能存在於不同時代與脈絡的混雜的奇幻之中。或說,奇幻只能存在於如此異化的空間裡頭。

(三)台灣特色初探:台北風情、雜混的現實歷史資源

  為何《殛天》的世界觀創作材料中,沒有日本、韓國、俄羅斯跟中國呢?在搜找陳約瑟的部落格《--世・界・觀》後,筆者能斷言:這並非要將「世界」歷史文化在打散、相互混雜之後的複製貼上,而是在特意挑選下的結果。

  陳約瑟的奇幻主要關注範圍,除開台灣的話,便從未包含東亞,或是說,他對東方的歷史文化研究深度,遠不及他對西方的關注。就算他談及日本的奇幻,大多也是因為台灣奇幻領域確實有接收來自日本的影響:如較順著遊戲的脈絡,會談及《勇者鬥惡龍》或《羅得斯島戰記》此等遊戲小說化的作品;[34]在他追蹤輕奇幻的起源,並在採訪水泉後才得知她的創作啟發是出自於台灣漫畫家游素蘭,[35]陳約瑟在介紹游素蘭時則將她置放於台灣大量輸入日本漫畫、開始輸入輕小說的環境——在他的想法中,是以「極大的差異」與「原創性」來認定八〇、九〇年代《傾國怨伶》的「中國風的驚悚」足以被稱為「很早就開始關注自己文化的真正本土作品」,[36]如此來定奪本土與外來之異。當然,陳約瑟並非研究者,他論述的目的是要介紹與推薦作家作者,而非研討「本土」的性質為何,因我們若採納「玄幻」此一獨立類型與奇幻的裂解,「中文幻想」、「華文奇幻」與中國風便屬於完全不同的東西了——陳約瑟在看到奇幻「興衰」後,察覺到這件事情,[37]但他明顯將中華文化視為台灣文化的內涵,本土的性質似乎為「台灣作者」與「台灣讀者」便足矣。

  如果筆者的先前假設為真——奇幻作者是於通俗場域運作,使用任何他們能觸及的資料與資源——且日本奇幻確實有輸入台灣,那麼,陳約瑟不使用日本文化的原因,便是他在用歐美文化與歷史時,卻也援引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異文化衝突、想使用希伯來文的神聖語境——[38]這兩者多少與羅馬帝國與西方猶太基督教傳統有關,但他們明顯並不屬於「歐美」,而是某種「西方」的風格。意即,他是採取台灣人眼中,所能觀看到的西方。

  此種觀看的視角被實踐於奇幻創作之中,正是台灣奇幻在地化初探。「在描摹這張世界圖卷時,我置身在西迪利亞的街角,滿腦子是對台北風情的想像」,筆者無從觀察到台北景色與《殛天》之間的相似性,但如此強引博援外來文化,使其成為自然而然的台灣通俗材料,這便是現代奇幻在台灣的發展特色之一。

三、轉向經營出版的李伍薰

  在台灣現代奇幻第一階段裡,曾作為陳約瑟主導的「提督工坊」一員的李伍薰,[39]如前所述地於2014年後組成「海穹文化」出版社,而以他對台灣奇幻業界的成績來看,應是他在這段時間之後的活動才有較多的紀錄與活動參與。他最初是以奇幻創作者最為著名——特別是其「海穹」系列的出版。

  根據陳約瑟2002年的紀錄來看,[40]李伍薰曾主編過《無限飛行電子報(http://megaflight.mytale.idv.tw/)》,不過在僅剩的紀錄中,[41]筆者已無法找到當時的電子報內容,陳約瑟提供的網址也沒有紀錄。我們能合理判斷,他在這段期間裡,應該認識了不少於奇幻相關論壇空間進行創作、論述的人,如此累積起人際網絡的社會資本。

  李伍薰在無法跟上輕小說的潮流後,輾轉做過其他四份工作,[42]他擔任編劇時花了五年才能推出《3.5強迫升級》,[43]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他發現到,主力消費者的年輕世代「台灣人開始想要屬於我們文化的東西」,[44]2017年推出《捷運╳殭屍》後總算能照著當初辦出版時所希望的,同時經營「Unique」、「Diversity」雙書系——[45]此二書系的定義不盡然清晰,但筆者認為它們應是:Unique為普通類型文學上的「奇幻」與「科幻」,Diversity是以特定關鍵字或主題來邀請台灣本土作家創作故事集,藉此搜攬不同面向的本土性質,使在地的幻想作品能緊密結合台灣文化的多樣面向。在Unique書系中,自2010年成立的「眾神水族箱」世界觀之下,[46]有2019年多人創作的《禁錮之龍》;海穹文化以此世界觀框架統合其他的Unique系列作品,[47]十分具備經營IP的野心。而在這樣的群體創作下,海穹文化累積起一票作者與評論者圈子——作者會在網路上評論他們所參與的作品,如《3.5無盡升級》——[48]不過,這個場域較接近私人社團,在許多作品上都難以得見外部人員的評論,而小說成品的商業私有化性質,對此困境毫無助益。筆者將在之後的章節更深入此問題。

  在文訊2020年的採訪以及《臺大人職場手冊》於2022年的採訪中,李伍薰的海穹文化都被描述為「一人」的出版工作,但他在其他地方不斷提及「團隊」的創作。海穹文化到底是以什麼編制運作?此外,2018年海穹文化的董事換為,網上無法查到任何資料的出資人鄭惠真,且登記資本額上升兩倍以上——如果將這解釋為,為出版業務的擴張而更換董事、增加資金,似乎是挺合理,但之後他們網上的書本版權頁中並無寫到任何編輯部新負責人員姓名。若要說新書增加量,也必須等到2020年代才有明顯轉變。筆者認為,現階段我們仍無法判斷海穹文化在台灣奇幻類型場域中,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力——或說,無法判斷這些人的創作到底能否帶來迴響。

  海穹文化的作品既無網路盜版,在僅存的少許網路評論中似乎也沒有引起新的同人創作,而即便有同人,也十分可能送至眾神水族箱的出版刊行,李伍薰所主導的社群因此便較接近,帶有商業性質的私人社團。李伍薰與海穹文化所接受的採訪,在網路上所發表的演說、討論內容,大多為重複性質高的自我介紹,其中是有在創作者對談時實況錄影,但這樣的紀錄並不多。換言之,李伍薰在奇幻類型作品上,於此一場域所影響的範疇,只侷限於第一階段,而他之後轉戰為後台推手,與奇幻類型場域裡的前輩一樣,無法複製先前的成功典範。

  而若要討論台灣奇幻類型第一階段所留下的遺產,網路版的《殛天》已消失無蹤,李伍薰的《海穹》系列似乎不曾於網上連載——以這兩個案例來看,台灣奇幻在網際網路上只殘留著名聲,還有伺服器關閉後的空洞。然而,其他許多較不出名或比《殛天》與《海穹》更加出名的奇幻作品,如戚建邦的《戀光明》,便仍於網路上仍留有紀錄。

  再者,此段時期的鮮網上亦於有活躍的創作社群。台灣奇幻類型十分可能隨網路小說的潮流、轉向實體出版,網路上的痕跡便成為未來讀者所能自由取用的文化資本——只不過,這些浮游性文化資本中很可能缺少《海穹》系列與《殛天之翼》,造成了台灣現代奇幻的另一種弔詭情形:讀者在網路上為他們塑造出近似於正典的位置,而在資本市場的操作之下,他們從台灣現代奇幻類型的浮游性文化資本中被抹消。若在未來仍無人閱讀這些小說,他們便會成為如同《魔戒》意圖描繪的文化廢墟吧。

四、《海穹英雌傳》之敘事特質

  在《海穹英雌傳》(後簡稱《海穹》)與《殛天》同樣採取歷史小說的考據視角,故事體的作者「夏侯強」卻不願意提及他虛構了哪些部分——[49]或許在呈現史料裡的經濟、文化脈絡還有李伍薰所好愛的生物學等物質條件時,或是當文本提及「歌瓦」(本作蜥蜴人的正式名稱)的內心情感角度時,可將其視作主角「博爾兀」的《回憶錄》延伸,[50]但第一集沒有《回憶錄》這一項設定,必須等到第六集之後才增補此一外故事體的整體框架。

  《海穹》的註解相對比《殛天》少,前者是在附錄中,為每一集的新世界觀創作的內容進行詳細解說。如此在呈現外故事體的框架、強調世界觀背景的敘事重心上,《海穹》正有著台灣現代奇幻第一階段的世界創作雄心遠志,然而,李伍薰所參考的目標作品並非《魔戒》的典範——從他的回顧中來看,《海穹》最初始的概念是從電視劇《成吉思汗》的民俗風情與文化風格開始,[51]並在TRPG的跑團、RPG遊戲的經驗、戰棋的公仔製作等等多年的創作累積堆疊下,[52]才完成哥瓦的設計。在台大動物研究所的楊懿如博士幫他寫推薦序之後,蓋亞不斷援引她描繪本系列時所用的「融合中國特有的武俠小說風格」作為網路書店用的推薦詞,[53]卻是由吳尚軒點出《海穹》系列在武打橋段上,十分強調單打獨鬥而非華麗壯闊排場——如此較接近武俠小說的冷兵器美感。[54]《海穹》的劇情也在此種風格下,著重於主角博爾兀的個人旅途,還有她成長、變強的歷程。

  《海穹》系列採順敘法,以博爾兀的母親爭霸最重要的時刻為始,之後切入博爾兀在陸地上成長的生活,她被告知自己的霸主血脈後,被部族長輩期望她能繼承母輩的野望;第二集講述博爾兀如何獲取「浪客」此種脫離部族權力框架的獨特身分,也順便展示北方的生態風景;第三集裡,博爾兀的陸地朋友被綁票,她被威脅要去刺殺與她處境相似、結義為托答(摯友)的欒緹哥那,此集開始展現哥瓦民族的戰鬥兇殘性情,博爾兀在回歸海洋後已有五年,她也開始身任紫鯛部族母;而第四集繼續博爾兀的征伐,引入「海刃」此種結合巨大刀刃跟生物拖拉的裝置,還有其他大型戰爭武器,本集增加戰爭規模時,博爾兀也加入陸地文明的海戰,逐漸邁向海洋霸主的道路前進;然而到了第五集,博爾兀在軍師「額圖真」去世的情況下被迫做出選擇,她的朋友也見到她被哥瓦殘暴性情所感化,完全接納了哥瓦民族的海盜性格,點出博爾兀的道德標準已偏離陸地的生活——偏離她「陸地朋友」的價值觀與物質條件——[55]質問道這是否是她想走的生命道路,如此在漫長旅途、諸多戰鬥描寫的篇幅之後,《海穹》才回來解答博爾兀在第一集就面臨的「自己是否該繼承血脈歷史的制霸偉業」問題。

  博爾兀最後選擇放棄霸主之道,拒絕背叛欒緹哥那,選擇讓她的朋友去追求海洋爭霸與復仇的路途。李伍薰在《海穹》中,鮮少直接描繪哥瓦內心情感思緒的變化過程——我們能看到第一集博爾兀相當單純,到了第四集也依然爽快而重視友誼,只不過她這樣的角色,不盡然能適應哥瓦部族之間、哥瓦與人類或其他種族之間的勾心鬥角,但博爾兀在結局時做出抉擇的過程卻沒有多少著墨,如此刻意塑造出空白,好讓讀者能自行想像,「哥瓦」此種海洋智慧生命的民族情態,到底會如何看待友情、傳承的期待,以及類似命運的宗教性「蒼生海」宇宙觀將如何影響博爾兀。

  筆者認為,如此設計是因為《海穹》的主體功能是要呈現海洋游獵民的民族性,而非展演出博爾兀此一人物的成長與變化——即便她確實有變強、為人處世有所成長,也比不上「生態奇幻」此一世界觀創作。

  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海穹》的框架,從一開始就是要糾正陸地文明忽略海洋游獵民的文化,[56]而不像《殛天》作為歷史小人物的補充、闡述其生命的高低起伏歷程。

五、蒸氣龐克與生態奇幻的力量幻想敘事

(一)史書與非歷史的虛構

  在兩本小說皆有的註釋之外,《殛天》和《海穹》也不乏背景填鴨段落,解釋角色應已理解的常識或知識,但它們對於「歷史」與「虛構」有著不同處理方法:《殛天》從一開始便不特別推崇第三人稱的客觀性,不斷在客觀描寫與角色觀點之間來回移動敘事的中心,書寫者彼得於本書開頭便宣言「我屏棄學院派的寫作方式,不以『歷史家』的眼光敘述」,採用「格拉齊尼亞」的第一手觀察與經驗,[57]相反來看,《海穹》卻不願解釋一個陸地的人類,如何以歷史紀錄去貼近千年前的海洋哥瓦的心情。

  夏侯強跟彼得一樣,意圖在大規模的歷史敘述下梳理史書從前皆未重視的小人物或民族,他們求真、補足歷史並試圖抹除偏見的史學信仰,應無二異。然而為何二書對於「虛構」的處理方式,有這樣的差異呢?

  李伍薰在完結篇《海穹碧刃》的後記,應和著夏侯強最初對哥瓦文化與生存環境受開發所害的義憤之情,是以呈現「海生民族的觀點」作為全系列的創作核心。[58]而《殛天》雖有複雜設定、大量世界觀史料的書寫,卻是以閱讀的興趣作為主要考量。從超外事體的角度來說,夏侯強是為自己的政治目的與哥瓦友人發聲,與彼得的歷史研究、閱讀史料時對於角色的喜好,形成截然不同的沈重。

  換個視角來看,在《殛天》的設計角度下,讀者的趣味性似乎高過於《海穹》的設計:李伍薰《海穹》系列處理哪些詞彙屬於陸地生物觀點,堆疊起強調「海洋」與陸地的差距時,《殛天》所描寫的世界,即便有著蒸氣科技、飛行機甲跟魔法這些不屬於現實常識的幻想,卻不如《海穹》那樣於敘事用詞上處處掣肘——因《殛天》的世界觀直接取用現實世界的歷史文化。或許正因如此,再加上《殛天》刻意以視角差,[59]或人物互動,[60]來呈現幽默等寫意的角色內心描繪方式,令此兩部作品在內心戲與世界觀創作的比例上拉出不同重點,讓《殛天》在與《海穹》比較時,顯得較為容易閱讀。

  此外,他們使用相同的「補充」視角來書寫奇幻歷史,關注邊緣、無法進入歷史大敘事的人物、民族與事件,此種書寫相當異於普通奇幻小說對於歷史巨變的壯闊史詩框架,不過也並非十分罕見,如《魔戒》便是講述前幾世代的英雄偉人皆無法處理的魔戒,最後讓世界必須仰賴生活優渥、沒有經歷大風大浪、只有人類一半高的哈比人來摧毀魔戒——哈比人先前從未參與中土大陸的歷史,而在《魔戒》之後,便成為此一世界觀之中不能被忽略的其中一股勢力。我們若以此種視角來觀看《殛天》與《海穹》的歷史敘事,前者是在大事記之下,以不同於史書中心的視角去觀看史書所記錄的歷史事件,而後者則是完全偏離史書的重點,博爾兀原本將踏上的霸主之路,被夏侯強的敘述暗示為後來哥瓦游獵民大規模征伐陸地的「藍禍」的主要推動力,但她直接放棄海上霸主的路途,如此遠離的史書的敘事中心。

  在西方奇幻盛行後,許多作者不願意處理太複雜的政治話題,便將敘事背景局限於浪漫化的中世紀,使用大量的王公貴族為主要角色,並且把文本焦點放在歷史起伏的洪流上,讓角色能直接參與其中——或成為影響歷史巨變的主角——一來,除了能避免過於爭議的政治話題,二來,也能滿足讀者的幻想需求。然而,台灣的奇幻創作者的「幻想需求」恐怕位於別處:《殛天》提供了共和與帝國、蒸汽飛甲與魔法的秘辛和普通人也能理解的小人物的壯烈探險故事,《海穹》則是提供異種生物的愛恨情懷,還有來去自由的俠義友情探險故事。

  台灣廣泛奇幻作品中,當然免不了順從奇幻風潮的大歷史敘事,但筆者從網友推薦書單中所發現的作品,湊巧如此拒絕置放角色於歷史敘事中心,或許是因為台灣從未處於中國歷史或世界大戰,這些大規模歷史變化與衝突事件的核心位置,此二位作者便以歷史敘事的角度,為台灣奇幻在地化踏出了第一步。

(二)戰爭、魔法幻想之下的物質與角色心靈

  《殛天》與《海穹》都相當著重於戰鬥場面,但奇幻小說常用的世界觀創作——特別是近似於物理法則的「魔法系統」——不只作用於戰爭與武裝衝突:奇幻類型在影視媒體的冒險類型與遊戲的影響下,經常著重「戰鬥」,然而世界觀創作也會包含戰鬥以外的普通生活面向:基於「魔法(或幻想要素)是否能被輕易使用」這個問題,我們就能預期小說世界觀之下的人物是否能在日常中使用魔法,而魔法被設計成罕見資源,能用魔法的人就可能具備特殊社會地位與身分。在一些奇幻作品裡,魔法可能取代科技,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性,小說便會呈現出人人皆可使用魔法的世界觀,至於在魔法較「昂貴」或「罕見」的奇幻世界中,魔法便會成為「戰爭」或其他特殊場合才會出現的工具——只有政府等組織才能負擔戰爭的高額成本,因此,故事只在戰鬥衝突時,才有藉口使用魔法。

  在《殛天》之中,共和的蒸氣工藝與帝國的魔法各自篇幅約略相同,而在以索妮這個女孩能擔任飛甲兵時,便暗示出蒸氣科技打平了男性與女性在戰爭之下的性別差異,甚至在關鍵戰鬥裡,索妮的貢獻也遠超其他男性配角,而費詩在與靈媒導師索菲尼亞交手時,後者的法力遠遠壓制費施,就連元老院決策時也是她一手推動共和的艦隊出征。若蒸氣代表著能使平民男女皆能貢獻勞動力的科技,似乎就無法在小說劇情上與魔法做出明顯的區別——只有在雙方與環境互動時,才會有所差距:共和首都西迪利亞城牆仰賴著「工藝」的力量,抵禦城外渾沌的「蠻荒」,而包括帝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則是使用魔法來保護文明聚落,[61]因此產生了工藝與魔法元素的不同理論,產生截然不同的產業。

  《殛天》受限於「第一集」的篇幅,即使男女同工似乎只出現在共和國內,[62]蠻荒的威脅在文本中也沒有太多的開展,或許後面續集能有更詳細的探索,但主角之一的索妮只在乎飛行,[63]費詩在接觸負責管理工業「石腦」的哈斯特斯蒙多家族之後,見證到共和的產業核心技術無法傳承,唯一能冷靜審視家族衰亡的小女兒哈斯特斯蒙妮亞卻對帝國的魔法跟騎士充滿憧憬,讓費詩陷入戀情——在角色的生命旅途之中,工藝科技與魔法的對比都成了背景,他們的個人追求反而更接近敘事的核心重點。此種設計,使共和與帝國的衝突變為,單純的政治利益下的計謀與衝突,還有歷史戰爭後所留下的嫌隙令雙方立法排斥彼此;此一脈絡下,歷史趨勢無法輕易變動,讓共和與帝國之間的衝突也單單變成史書章節其中的一個環節,層層編織出濃厚的世界感。

  《殛天》除了描繪飛甲空戰的大量篇幅,也詳細解說魔法的原則,或讓理應追求科技理性的哈斯特斯蒙多家族,在失去最後一個「智者」後,諷刺地只剩下行徑如猿猴的男性晚輩,[64]以及一位懷抱浪漫戀心的女兒。從不同角度切入本作的二元衝突。

  相較之下,筆者在初次閱讀《海穹》時十分不解:博爾兀的心路歷程無法總結於單本小說的篇幅?若從世界觀創作的角度來觀看此種設計就能明白:博爾兀在陸地上成長,能順暢地為生存在陸地的讀者引介進入哥瓦的生活型態,以及這個世界觀的各個重要景點——如此以長篇小說的形式寫作,就是為了讓小說彷彿搭乘遊樂園設施般地,展演出李伍薰所設計的種種生態、哥瓦文化與其他世界觀細節。

  筆者不認為《海穹》完全忽略呈現角色內心變化、只描述物質的文本空間,不過博爾兀以外的角色,都經歷了十分明顯可見的衝突:策師額圖真想復甦霸主偉業,博爾兀的朋友們都希望她快樂,博爾兀的浪客魷勒只希望她安全健康成長,與博爾兀角逐霸主的盟友欒緹歌那希望爭霸海洋、對現任霸主復仇,現任霸主則希望維持海洋秩序。以博爾兀為主的成長故事,似乎成了展演世界觀的空間,使《海穹》系列濃厚的物質面向世界觀創作,完全壓過主角心理變化的重要性。

  《海穹》的長篇篇幅也有其優勢:李伍薰能讓文本展演出海洋生命的無常,死傷不過是哥瓦生活中的一環;在他們文化盛行戰鬥與狩獵時,柔弱、壽命短的雄性便會退居於次等地位;哥瓦部落各自不斷重複上演爭霸戰、政治角力與背叛的戲碼,但在鋪陳這些「常識」後,《海穹》系列仍有篇幅能陳述博爾兀耗費一整本小說篇幅所取得的浪客身分與能力,能超越死板的海洋宿命論、脫離長輩角逐霸主的舊夢箝制,如此展現出生命超越文化的可能性。

  哥瓦所使用的魔法大都用以馴獸,或是用來操縱移動式房屋的魷魚駝獸——蛟龍坐騎跟魷魚都會出現在戰爭場面上,但牠們比起戰爭工具,更近似於海生民族生活的交通方式。在這種視角下,哥瓦所使用咒言比較接近刀子此種能用以殺人,亦能用以做菜料理的生活必需品。換言之,李伍薰在設計《海穹》中哥瓦的魔法系統時,他所想的比較可能是「在海洋生態裡長久棲息的歌瓦蜥蜴人,會使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獲取民生所需」——此種魔法意圖化解的衝突、滿足的需求,都是環繞著此系列書訊宣傳中的「生態奇幻」。

  這種作法與《殛天》或其他奇幻較常見的作法截然相反:往往如戰爭這些會大大影響歷史的事件中,角色會使用魔法來解決衝突(或引發衝突),以此強調出作品的重要看點——若某一事件很重要,奇幻類型所重視的「魔法」也會一同出現,滿足讀者與作者對於奇幻要素的要求與期待。

六、小結

  陳約瑟在台灣最初於網路上開始書寫中文的奇幻小說後,他的《殛天之翼》受到讀者的迴響、記憶,並且靠著他在奇幻類型圈子裡的名聲,幫忙作者譯者找尋出版資源、搓合新的奇幻作品誕生。而在他這樣身體力行經營奇幻時,協助李伍薰出版《海穹英雌傳》系列。當奇幻熱潮逐漸消退後,陳約瑟跟李伍薰都去尋找小說寫作之外的工作——在他們無法適應台灣奇幻轉向輕小說或網路小說時,從其他地方取得經濟資本,好能維持創作。李伍薰之後便選擇創辦「海穹文化」,自行出版奇幻小說,將台灣奇幻第一階段的社會資本轉換成新的小說產品,希望姊此繼續推動台灣奇幻類型的發展。

  台灣所進行的奇幻創作,在多媒體的作品熏染下,自然不會完全仿照托爾金的創作方法。陳約瑟在網路論壇與社群中的往來活動——包含上文所述的出版人脈介紹,以及他原已將作品公佈於網路——使《殛天》成為不少讀者、創作者心目中的標竿與起點。在寫出《海穹》系列的李伍薰受陳約瑟「奔波忙碌」幫忙搓合《海穹》的出版,且受到《殛天》的影響,[65]使這兩部作品,在奇幻類型的場域中相當靠近彼此。

  當然,當年論者對這些作品的尊崇,恐怕因為它們的成就與局限,如,陳約瑟多次無法將世界觀創作的內容與劇情相互融合,造成多處必須使用背景填鴨。他在後記裡明言,這部小說「只奢望讓人感到愉快就夠了」,「無意也無能充作奇幻小說經常想企及的史詩巨構」,但他仍希望達到的「偽百科全書」、錯置現實世界的歷史材料而使讀者能輕鬆進入奇幻空間的想像;[66]李伍薰試圖表現出海洋游獵民族的生命觀點,但感到單一角色的故事無法承擔文化觀,[67]他以「年鑑學派式奇幻格式」呈現世界觀時,也將視角收束於他的生物學專業興趣——[68]二人所希望達到的背景填鴨,相當明顯地延續《魔戒》、西方中世紀研究的脈絡,而身為台灣人、非中世紀歷史專業的奇幻讀者,在試圖想出奇幻小說該如何進行背景填鴨與敘事時,其創作中所產生的差異,應能讓我們看見台灣奇幻類型第一階段是如何寫出,他們理想中的奇幻。

  現在已失去大多數論壇紀錄,我們便難以考察《殛天》當年實際上產生什麼樣的迴響,而就連出版時間晚一年的《海穹》系列,及至完結第五集《海穹碧刃》出版後,網路上的評論也不多——筆者能找到的三個搜尋結果中,一個[69]是讀新版《海穹英雌傳》,一個是李伍薰個人好友詹子藝的網誌,[70]而最後一篇文章則出現在吳尚軒部落格的《R.C.M之偽‧戒靈魔窟》上。[71]而筆者能觀察的,就是網友口耳相傳的推薦書單。

  海穹系列不僅常出現在PTT的奇幻小說推薦書單上,光是以「海穹」、「海穹金鱗」或「海穹英雌」等關鍵字,就能找到不少的人有接觸過這個系列。讀完全部五集,並寫到與第五集相關的全作回顧者,是相當稀少。《殛天》因為只有第一集,就不會遇見這個問題。《殛天》跟《海穹》的人氣比其他較近期的作品高。[72]而以筆者能找到的相關評論來看,大部分人的焦點是《殛天》的「魔法」與文明,或強調其蒸氣龐克背景,而《海穹》則是討論其「蜥蜴人」與「海洋」背景;許多讀者都會提及戰爭的描述,或是人物情感。

  類型文學因著其運作方式下的互文性以及大量指涉、典故借用,不論古今中外,大都十分強調作品的點子是否具備創意、創新,故事、人物、美感等較偏近文學寫作的實踐與效果話題,都不如新奇點子重要。《殛天》與《海穹》所受到的待遇,正符合這樣的類型傳統。

  然而,陳約瑟和李伍薰這兩位台灣奇幻創作者,他們的「幻想需求」內涵不盡然與西方奇幻類型相同:《殛天》提供了共和與帝國、蒸汽飛甲與魔法的秘辛和普通人也能理解的小人物的壯烈探險故事,《海穹》則是提供異種生物的愛恨情懷,還有俠義友情的探險故事。

  二人皆混雜當年創作者能使用的外來資源,此種奇幻類型的實踐書寫是現代奇幻在台灣的最初發展途徑與特徵。至於如何挑選使用材料,資源能否被通俗取用,都不及個人喜好與創作方向此二項最主要因素的影響。

  如此看來,台灣現代奇幻的在地創作從一開始就是混雜的:調用外來的文化資源,使奇幻得以存在。

  此外,本節在整理《殛天》與《海穹》系列的特色,點出他們皆以歷史小說作為奇幻的敘事框架,雖在虛構與角色內心展演上有著前者較寫意、後者較著重生物物質的描繪的區別,但兩人都是從大歷史敘事下,尋找先前不被重視的人物或民族,將其作為故事觀點的中心。

  如此遊走在傳統之外的龐克視角,在《殛天》蒸氣龐克的工藝科技與魔法上,分別展現於共和飛兵索妮與龐帝士人費詩的故事。而《海穹》則是走生態奇幻,以五集的連載長篇篇幅鋪陳海生民族無法脫離的生物物質條件,同時也展現出歷史不必然會以同樣的方式自我重複,主角博爾兀突破長輩的稱霸舊夢,以浪客身分掌握了自己的命運與幸福。

  在魔法的描寫上,這兩部作品都試圖以世界觀來輔佐故事主題,不過《殛天之翼》因著未有續集的緣故,多處魔法或蒸氣飛甲的設定都未獲得更深入的探索,而《海穹》則雖有許多配角的內心戲都有獲發展,主角的成長卻被用作世界觀的呈現工具,沒能獲得《殛天之翼》那樣的情感刻畫。

  當我們觀察此一階段的奇幻類型發展時能發現到,這些最初引介奇幻者、創作奇幻者雖能與出版社合作,合作卻無法長久發展——奇幻類型的市場體制,無法順利將文化資本轉換成經濟資本,並使類型得以永續發展。奇幻的在地化過程僅限於,先前是從國外引入奇幻作品,而在此階段則是由台灣人進行創作:即便參與者無法順利建立起奇幻的生產機制,也只能靠網友的討論,來進行作品品質的標準評判,但不論如何,台灣依然有人繼續在萬難之下,書寫奇幻的故事。

  從奇幻創作的實踐來看,第一階段的發展已奠基了創作的事實與空間。


[1] 〈第6屆【皇冠大眾小說獎】評選過程〉(《皇冠讀樂網》,網址:https://www.crown.com.tw/novel/nobelprize_02.htm,2005年,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2] 陳約瑟:〈陳約瑟〉(《Tasker 出任務》,網址:https://www.tasker.com.tw/workroom/QlWZa,2016年,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3] 陳約瑟:〈有關陳約瑟Hospitaller的詳細資料〉(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hospitaller.joseph/about_details,2018年,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4] 陳約瑟:〈光之器(Ātapa Mandala)(2008)〉(《鏡文學》,網址:https://mirrorfiction.com/book/25370#_=_,2021年7月22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5] 陳約瑟:〈書寫中的版土奇幻創作史詩(三)〉(《---世・界・觀》,網址:https://hospitaller.pixnet.net/blog/post/18081973,2005年12月18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6] 〈作家BLOG〉(《明日書城》,網址http://ebook1.tomor.com/bookindex.php?no=2&blogdetail=1&&type=blog&id=183&mallid=2,2011年,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7] 納蘭真:〈《抽一張塔羅牌》34,星星把許諾放在未來〉(《納蘭真的七個封印》,網址:https://nalanseals.blogspot.com/search?q=第七封印,2020年4月7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8] GNN記者:〈智冠國際鉅作「第七封印」風光上市〉(《巴哈姆特》GNN新聞,網址:https://gnn.gamer.com.tw/detail.php?sn=5966,2002年10月1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9] 陳約瑟:〈[黑歷史]故事與原型〉(《---世・界・觀,網址:https://hospitaller.pixnet.net/blog/post/29658283,2012年2月24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陳約瑟:〈有關陳約瑟Hospitaller的詳細資料〉。

[10] 陳約瑟:〈讓《納尼亞傳奇》變好看的方法 !(2.1)〉(《---世‧界‧觀》,網址:https://hospitaller.pixnet.net/blog/post/18882391,2008年6月18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11] 〈作家BLOG〉。

[12] 陳約瑟:〈[圖稿]〔明日〕[]鬼牌趕工新圖〉(《---世・界・觀》,網址:https://hospitaller.pixnet.net/blog/post/18081938 ,2005年5月3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從Div的《抽鬼》封面來看,此項資訊應正確無誤。

[13] 陳約瑟:〈推理系新書 神的微笑〉(《---世・界・觀》,網址:https://hospitaller.pixnet.net/blog/post/24704804,2009年4月5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14] 陳約瑟:〈關於約瑟〉(《鏡文學》,網址:https://mirrorfiction.com/member/3544,2017年,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15] 〈明日便利書>異色館〉(《明日書城》,網址:http://ebook1.tomor.com/bookindex.php?page=36&no=2&type=cat&catid=13&mallid=2,2005年2月,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16] 林鈺芸、盧冠雯:〈超商最紅恐怖口袋小說家專訪/寫出最驚悚靈異 笭菁:我其實怕看恐怖片〉(《Yahoo!新聞》,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news/超商最紅恐怖口袋小說家專訪/寫出最驚悚靈異-笭菁:我其實怕看恐怖片-071603660.html,2016年5月26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據「明日書城」上的資料來看,他們在2014年之後,未再推出便利書。據曾在明日出版的作者2015年的說法,他們只有關閉出版業務,並非倒閉。(娜歐米:〈2015-7-26 17:25〉(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543naomi/posts/其實關於老東家出版社經營動態的事情呢以娜歐米個人長期以來友好的合作立場是不太公開談論的但既然一直有讀者仍不明所以登門詢問表達各位或失望或抱持期待的心情我就針對個/815233625241586/,2015年7月26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17] 陳約瑟:〈殛天出發前的事實檢證(三)〉(《---世・界・觀》,網址:https://hospitaller.pixnet.net/blog/post/18081955,2005年12月15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18] raiderho:〈Re: [問題] Mayasoo的銀河新世紀〉。

[19] 陳約瑟:〈殛天之翼第三部 開場首節(1999)〉(《---世・界・觀》,網址:https://hospitaller.pixnet.net/blog/post/34648053-殛天之翼第三部-開場首節(1999),2017年3月26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20] 陳約瑟:〈創作日誌20200912〉(《---世・界・觀》,網址:https://hospitaller.pixnet.net/blog/post/35871890-創作日誌20200912,2020年9月12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21] 陳約瑟:〈殛天出發前的事實檢證(三)〉。

[22] 陳約瑟:〈三國蒼天變:魔軍侵攻 - 突破你想像的三國故事〉(《群募貝果》,網址: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707124744/https://www.webackers.com/Proposal/Display/968,2017年6月8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23] M觀點:〈2023-5-15 23:29〉(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miulaperspective/posts/pfbid02w5mu5bo9XXyMRR83xKngBAUES8hZV11nS6uLFt9BgmJR5T12mVDMBfoJDx8yKxNZl,2023年5月15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24] 筆者認為,此一分析並不盡然算是「原創」。若要以實際的視角來觀察任何文化娛樂市場,「大眾」此一描述方法就非常容易誤導人,因會被歸類於大眾文學或通俗文學的類型小說,都不盡然是以普羅大眾作為目標受眾,而是以有特定的文學脈絡與社群為基礎,並以理解這些脈絡的讀者作為主要對象。

[25] 陳約瑟:《殛天之翼》(台北:蓋亞,2002年),頁44。

[26] 此處應為「鐵尼杜蘭」而非「鐵蘭杜尼」。(陳約瑟:《殛天之翼》,頁15。)幻想名詞的相近版本誤植,經常發生於規模十分廣大的奇幻小說——此種情形並非罕見,且此處誤植發生於隔行之處,其他地方未重複出現。然而在之後、較不受重視的奇幻作品中,誤植的情況會更常發生於單本小說之中。

[27] 陳約瑟:《殛天之翼》,頁324。

[28] 陳約瑟:《殛天之翼》,頁11、15。

[29] 陳約瑟:《殛天之翼》,頁19。

[30] 陳約瑟:《殛天之翼》,分別是頁49、50、52。

[31] 陳約瑟:《殛天之翼》,頁323-324。

[32] 陳約瑟:《殛天之翼》,分別是頁319、29、11-12。

[33] 陳約瑟:《殛天之翼》,頁5-6。

[34] 陳約瑟:〈失落的魔戒 閃爍的童心 〉(《---世‧界‧觀》,網址:https://hospitaller.pixnet.net/blog/post/18081966,2005年12月15日,查詢時間:2023年8月8日)。

[35] 陳約瑟:〈奇幻作者對談(一)水泉〉(《---世‧界‧觀》,網址:https://hospitaller.pixnet.net/blog/post/18082036,2006年19月25日,查詢日期:2023年8月8日)。

[36] 陳約瑟:〈[試刊][專訪]游素蘭專訪1〉(《---世‧界‧觀》,網址:https://hospitaller.pixnet.net/blog/post/18082027,2006年7月24日,查詢日期:2023年8月8日)。

[37] 陳約瑟:〈[隨筆]本土奇幻編年史〉(《---世‧界‧觀》,網址:https://hospitaller.pixnet.net/blog/post/18081946,2005年10月14日,查詢日期:2023年8月8日)。

[38] 陳約瑟:《殛天之翼》,頁321、323。

[39] 他是提督工坊的一員,(李伍薰:〈《飄翎故事》後記 第八個小故事〉(《伍薰的生態奇幻園地》,網址:https://oceanhordes.blogspot.com/2006/01/blog-post.html,2006年1月4日,查詢日期:2023年8月8日))其他成員還有鄭衍偉(筆名夕月、cywmk2)、謝仲其、林宇軒(筆名馬克林)、倪逸蓁(筆名凡絲佩)、馬家駿(筆名Encty)。

[40] 陳約瑟:〈書寫中的版土奇幻創作史詩(三)〉。

[41] 〈歡迎光臨 無限飛行電子報〉(《PChome電子報》,網址: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103045300/http://web3.mychannel.com.tw/channels/m/e/megaflight/index.htm,2000年10月19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42] Passion Worker 臺大人職場手冊:〈李伍薰:搭起奇幻與現實的橋樑〉。

[43] Shan:〈在強迫升級的時代,做最有趣的事〉,《文訊》,頁82。

[44] Shan:〈在強迫升級的時代,做最有趣的事〉,《文訊》,頁84。

[45] 海穹文化scifasaurus:〈2019-6-21 22:15〉(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ciFaSaurus/posts/pfbid02tbHmdUHKJ3pymSJXXccKEFEwpB4GQQTFUTTwUBZutwY5nn4sL5tpZ2HdXHu4VqEcl,2019年6月12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46] 眾神水族箱 (Aquariums of Pantheon):〈簡介〉(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AOPGames,2012年1月8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47] POPO:〈【台灣本土原創】小說作家「伍薰」創作的共同宇宙-「AOP宇宙」介紹〉(《玩具人Toy People News》,網址:https://geek-base.toy-people.com/?p=2153,2017年11月,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48] 戲雪:〈《3.5無盡升級》各家心得整理〉(《方格子vocus》,網址:https://vocus.cc/article/5f3a2bf1fd89780001d3b583,2017年6月11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49] 李伍薰:《海穹碧刃》(台北:蓋亞,2009年),頁316。

[50] 李伍薰:《海穹碧刃》,頁313。

[51] 李伍薰:〈伍薰創作誌001:《海穹英雌傳》的概念源起〉(《伍薰的生態奇幻園地》,網址:https://oceanhordes.blogspot.com/2016/03/001.html,2016年3月1日,查詢時間2023年8月9日)。

[52] 李伍薰:〈伍薰創作誌003:漫漫『歌瓦』演化史 PART B〉(《伍薰的生態奇幻園地》,網址:https://oceanhordes.blogspot.com/2016/03/003-part-b.html,2016年3月3日,查詢時間:2023年8月9日)。

[53] 李伍薰:《海穹金鱗》(台北:蓋亞,2003年),頁6-7。

[54] 吳尚軒:〈最後一戰!《海穹碧刃》〉(《R.C.M之偽‧戒靈魔窟》,網址:https://sgmk88.pixnet.net/blog/post/23504546,2009年5月26日,查詢日期:2023年8月9日)。證明sgmk33/Shane/Shanoops正是參與過海穹文化《捷運X殭屍》企劃的吳尚軒,不過,他在〈作者介紹〉(《電影滔客》,網址:https://movie.talk.tw/Editor.aspx?EditorID=967,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上有照片,茲此可證。

[55] 李伍薰:《海穹碧刃》,頁28-30

[56] 李伍薰:《海穹金鱗》,頁21。

[57] 陳約瑟:《殛天之翼》,頁16。

[58] 李伍薰:《海穹碧刃》,頁318。

[59] 例如,陳約瑟:《殛天之翼》,頁49、52。

[60] 例如,陳約瑟:《殛天之翼》,頁232。

[61] 陳約瑟:《殛天之翼》,頁68。

[62] 陳約瑟:《殛天之翼》,頁64。

[63] 陳約瑟:《殛天之翼》,頁72。

[64] 陳約瑟:《殛天之翼》,頁207-208。

[65] 李伍薰:《海穹浪客》(台北:蓋亞,2004年),頁254。海穹系列第二集。

[66] 陳約瑟:《殛天之翼》,頁323、324。

[67] 李伍薰:《海穹碧刃》,頁318-319。

[68] 李伍薰:《海穹浪客》,頁254。他很可能是指2004年台灣初版的《中世紀英雄與奇觀》。

[69]分別是daneellynn:〈2017十月科幻奇幻私房推薦書單〉(《科幻國協毒瘤在臺病灶》,網址:https://danjalin.blogspot.com/2017/10/2017.html,2017年10月31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跟李伍薰的朋友詹子藝。

[70] 詹子藝:〈讀書心得:海穹英雌傳〉(《旭日之丘(Dawn Hill)》,網址:https://momoge.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28.html,2009年3月28日,查詢日期:2023年6月8日)。

[71] 吳尚軒:〈最後一戰!《海穹碧刃》〉。在他的側邊欄上能看到他的網路活動與台灣早期奇幻迷十分相近。

[72] 網路上的「人氣(views)」並非最能表現作品受歡迎程度的指標,但也算是其中一個有某些效度的指標——人氣不能表現「觀看人次」,不過若沒有使用者IP連結上伺服器而人氣增加,就不可能會有高人氣數值。但相反來說,只要擁有IP,不論是否為人類的觀看次數都會被統計為人氣,更遑論同一人是否有使用同一個IP。「人氣」此一數值——就筆者所看——只有在「符合日常生活邏輯的人數」範圍內,才會有參考價值,一來是因為普通人不能全然理解「上百萬人觀看」的此種規模,二來是因為人氣數值愈高,就愈難判定受眾是否為人類。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