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QA
經常出現的問題,或我認為大家應該會問的問題。
Q:如果我先付錢購買本計畫的作品,不就是付錢讓其他人享受免費資源了嗎?
說白了,本計畫的運作形式就是如此——我不會扯謊說,你被當成石階、踩在眾人腳底下時,就會感覺很爽。不,你確實會成為「階石」,但若我們要製作一個登上新高處的台階,就需要有人願意成為石料。我也已經成為這個比喻中的石料了呢。
另一方面說來,我認為你也能將支援本計畫——不論是訂閱或購買本計畫的作品——視為先期投資。
我不知道本計畫會獲得多少關注,我也不知道本計畫得到關注之後會獲得多少發展。但如果你只希望自己的閱讀確實能達到最終的資源收集效果,我會推薦你先讀古騰堡計畫,或聽Librivox的有聲書——我不認為各位特別需要以「中文譯本」這個窗口,才能取用英文公眾領域的資源。
但如果你現在就想獲得中文資源的話,金錢總是最方便的解方。而老實說,我不認為本計畫的定價會比任何普通出版社的價位還要高(如果你想讀完後退費,我不會阻止你的;我可以理解窮書生的掙扎)。
若這樣說能讓你感到更受安慰的話,我就必須再次提醒各位:我不期望持有這些譯本的著作權;一當平均成本價的十萬元達標後,本計畫的作品就會成為公眾領域。我所獲取的金錢回饋,並不算非常多——或許是比大部分譯者的價位還要高,但我也承擔了自出版的風險,也算是正反相抵銷了吧?
我不會特別想抓著中文譯本的著作權不放,所以,如果你想現在就開始寫「本計畫尚未進入公眾領域的作品」的二次創作,我也不會攔阻你——只要各位別白目到複製貼上帶有著作權的文本,我對此大都不會在意喔。
Q:若有人想以遠低於十萬元的稿費邀請其他譯者翻譯公眾領域的作品,你該怎麼辦?
什麼都不做。
本計畫的目標,是為了讓英文的公眾領域,能成為中文的公共領域。我目前也有在學其他語言,包含德語跟拉丁文,但我會翻譯的作品大都是我個人感興趣的故事,而本計畫也是基於本人的興趣而起,所以除非邀約方能碰巧找出我感興趣的作品,不然我就會照就繼續本計畫。
十萬元,是我在每本譯作完成後,平均想賺的總額。超過那金額的版權權益都與我無關,我在本計畫中的工作模式只有兩個關鍵:推出中文譯本,拿到十萬元之後立即放棄中文譯本——如果你想直接看原作,我會提供原文網址的免費版本。
對普通出版社或任何媒體來說,都不能這樣玩吧?而且,我也有自信本計畫的書籍價格,絕對會比出版社還要低上許多——絕對是連小學生也可以購買的價格。
若有人依然意圖邀稿的話,我會如此建議:請先湊齊貴方理想產品的資金、計畫與籌備的各個項目,本人謹會提供中文譯本,且貴方必須同意本人的譯本在完稿、收款後,立即成為公眾領域。如此一來,貴方便能掌握開發商品的先機,本計畫亦能照舊進行。
Q:我可以請你翻譯特定作品嗎?
若有人想推薦、請求我翻譯某些書籍,請順便附註相關推薦與評論,我心情好的話才會看,然後在我審閱作品之後才會選擇是否要排入翻譯日程。
還請注意,本計畫之中的所有翻譯作品都將落於本計畫的授權條款之下。
Q:如果我想看的作品排在太後面、進入公眾領域的進度太慢,可以請你重排順序嗎?
我個人相信「會吵的孩子才有糖吃」。
只要有人如此提議,我會先建議你追蹤本Gitbook或Penana的帳號。我會優先考量訂閱者的意願,之後才會公開投票。我預計,只會在每次十萬元達標之後才會問大家的想法。如此做,一方面是為了回饋訂閱者的貢獻,另一方面是因為我知道網路投票有多麽容易水。
會吵的孩子才有糖吃,然而,請選擇正確的場合敲碗——我不是不願意聽讀者的聲音,我只是在社群經營上比較懶。還請諒解本人的懶癌。
Q:本計畫的作品是怎麼定價的?
本計畫在推出中文譯本時,定價會落於「台灣每小時最低薪資」與「大麥克單點價格」之間。
我原本希望定價能位於百元有找的範圍內,然而,我也很快就發現許多作品的價值、篇幅與翻譯難度,遠遠超出新台幣一百元的幣值——我無法摸著良心說某些作品價位應小於一百元。相對地,我也沒辦法說某些作品的價位,一定會超出一百元。
在本計畫成品達標十萬元營業額度之後,我不會將商品下架,或改動商品價格。本計畫獲取的所有營收,都會納入新作的十萬元目標金額之下。
Q:為何本計畫主張要追求免費公開的公眾領域,卻選擇盈利?
文字創作的營收只有兩種方法:找有錢的人出資,或是找願意出資的人出資。
「文學」自古以來,一直都是資產階級與知識分子的娛樂,現當代的文學圈子——在我看來——並無二異。尋找業界合作、贊助商或廣告商,只是將有錢的出資方從個人轉換成團體罷了。而當你選擇訂閱、贊助時,你所接觸到的是願意付錢的讀者,而不是真的能「付錢」的讀者,自然而然就得任由機運之神宰割。
而本計畫則是想將作品的閱讀權、使用權、販賣權等等的所有權利,歸還於民——成為公眾領域。我所翻譯的東西,是大家的東西⋯⋯或說,我是如此期待。
我不願意拉低其他譯者的價碼,也不願意寵壞讀者並讓大家誤以為免費公開的作品才是各位能看到的作品。在這種情況下,我選擇中介的妥協位置:每本小說十萬元,平均下來說高不算高、說低也不怎麼低;我並非免費為民服務,但在夠多讀者厚愛(或不小心踩雷)之後,我所製作出的這些華語作品資源,就會變成「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資源」。
我覺得,寫故事最有趣的地方,是你會踏入未知的荒野。如果你不夠小心,你就會死於無人之境,但如果你願意一而再、再而三地闖入混沌虛空的話,就能在荒野裡建立起自己的小花園、小世界。然而,若華語/中文創作圈子其實是一片鹽鹼化的土壤呢?想必,會有人憨傻傻地一股腦灌溉,然後讓自己渴死、餓死在逐日缺乏養分的大地裡頭。
我計畫中的「十萬譯書」,就是要盡可能地緩解這種情況,但這個計畫到底能不能成功、其效果到底是否正向,我除了實踐外,便無從而知了。畢竟,這也是一片未知的荒野啊。
Q:本計畫目前選擇翻譯哪些作品?
翻譯跟其他藝術內容的場域,一樣會受到市場場域所驅動:如果你想要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就要去翻譯沒有人翻、廣受歡迎的作品。然而,公眾領域是與其正相反——屬於所有人的資源,理應為「資源的用法」所服務。
我在本計畫中所採納的故事,大都是出於我所喜歡的類型的自然發展痕跡——怪異小說、恐怖與奇幻小說,等等歷史上的類型文學,當然也包括了一些,已經成為公眾領域的神話譯本與其他有趣作品。
等到我處理完大部分我感興趣的公眾領域類型小說,我當然也會希望自己翻譯珍奧斯丁等人的作品——或是說,我認為中文譯者的寫作技藝無法企及原作者在英文中的效果,的那些作品。
被視為嚴肅文學的作品,在翻譯上自然比類型文學更要求技藝的高深與靈活,而若能湊及足夠的資源的話,投注於那樣的翻譯工作,就會是我的榮幸,也是本計畫獲得夠多人厚愛與認可以後,確知我有足夠的能力,我才敢踏足的那一領域。
Last updated